在湖北省利川市狮子坝的民主村,有一个颇为神秘的“景点”,而这个“景点”并非自然生成,而是由一些奇特现象所带来的。在每年的四至七月份,位于这片地区的“利川蛇墓”周围,总是会有大量蛇类聚集的现象。那些蛇群似乎在执行某种神秘的仪式,它们从山林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最终又无声无息地消失。这个现象充满了诡异的气氛配资查询门户导航,让人无法理解。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所谓的“蛇墓”并非蛇类的坟墓,而是某个人的墓地。那么,这个墓主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每年都会有这么多蛇类聚集到他的墓前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神秘的故事。
《捕蛇者说》相信许多人都曾看过,它讲述的是古代一些人因生计选择成为“捕蛇人”,每天与毒蛇打交道。这个工作听起来非常危险,但即使到今天,捕蛇这一行业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因为蛇类不仅可以作为食物,也常被当作药材,甚至蛇皮也能作为贵重皮革制作高级物品。
展开剩余85%对于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由于缺乏教育,他们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如果不想仅仅靠种地为生,捕蛇就成了他们赚钱的选择。而种地从古至今都是依赖天气,收入自然不稳定,一旦遇到灾荒,就几乎无法生存。因此,许多人不得不选择捕蛇为生。虽然捕蛇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捕蛇人若一味捕杀过多的蛇类,便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今天要讲述的这位人物,正是这个神秘“蛇墓”背后的关键人物——程地明,一位出生在湖北省利川市狮子坝乡民主村的“捕蛇狂人”。
程地明的家族几代人都以捕蛇为生,然而由于家境贫困,他在少年时期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如此,程地明却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在许多事情上天赋出众,学得很快。家庭条件的困窘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机会,程地明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将来过得更好,便将自己的一些谋生手段传授给了他。
这些“手艺”包括了打猎、捕鱼、捕蛇等,而程地明学得非常快,甚至比村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猎手做得还好。尽管程地明的父亲希望他能远离捕蛇这一行,毕竟捕蛇工作既危险又充满不确定性,但程地明天性大胆,且喜欢冒险。他对打猎捕鱼并不感兴趣,倒是对捕蛇这一活动有着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程地明曾经为了父亲的期望暂时放弃了捕蛇,但内心的渴望始终无法抑制。几个月后,父亲去世,程地明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捕蛇的事业中。那个时代,蛇类尤其是毒蛇在市场上价值颇高,捕蛇成为了许多山区农民的收入来源,而这也正是程地明的一次机会。
在湖北利川这片原始森林茂密的山区,蛇类资源极为丰富,程地明也很快展示出他惊人的捕蛇本领。凭借这些技能,他逐渐在当地声名鹊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毒蛇的价格可达每条30元,而当时公务员的月薪也不过百元左右,这意味着抓三条毒蛇的收入就能相当于普通人的一个月工资。
捕蛇不仅让程地明迅速致富,还使他在村里成了“有钱人”。他的捕蛇技巧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许多人向他请教学艺,希望也能通过捕蛇致富。起初,程地明并不愿意把捕蛇的技巧传授给别人,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一个人无法捕尽所有的蛇,于是便答应了几位村民的请求,带着他们一起上山。
程地明带领两位年轻人,周邦军和曲艺华,一起进山捕蛇。为了让他们看到他的捕蛇技巧,程地明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带上了捕蛇工具,还将一种神秘的粉末藏在了裤兜里。程地明心里明白,这次捕蛇之行可能会发生意外,因此他做好了应对准备。
当他们进入山林后,程地明不断给两位年轻人传授经验,讲解如何观察蛇的栖息地。天公作美,天气晴朗,捕蛇条件非常好。然而,就在程地明带领大家穿越草丛时,一条花蛇突然从草里冲了出来,吓得程地明心头一紧。这条蛇毒性极强,眼看它准备发动攻击,周邦军吓得不知所措。
然而,程地明并没有慌乱,他迅速拿起木棍,精准地击打了那条花蛇。两位年轻人目瞪口呆,程地明则淡定地点燃一根香烟,随口安慰道:“山中险象环生,遇到危险不可慌张,否则会影响判断。”
然而,这次“蛇之挑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他们继续深入,周围草丛的窸窸窣窣声越来越频繁,程地明顿时意识到不妙。很快,更多的花蛇出现,甚至有七八条之多,而且它们显然不是想逃跑,而是围着他们准备进攻。
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程地明凭借多年的经验与果敢的行动,一一击退了那些蛇。然而,不料,蛇群的数量迅速增加,几乎包围了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程地明掏出之前准备的捕蛇粉,将其撒向蛇群。
接触到粉末后,蛇群变得迟钝,程地明迅速带着两位年轻人突破了包围圈,逃了出来。回到村里,程地明讲述了这次惊险的经历,而其他捕蛇人决定亲自上山验证。结果,山中确实遍地都是蛇尸,其中包括73条死亡的花蛇。
这些蛇是如何聚集在这里的?它们为何对程地明和他的伙伴们展开如此猛烈的攻击?有些捕蛇人推测,这或许是程地明过度捕蛇所导致的后果。因为捕蛇界有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不能捕捉年幼的蛇、不能捕捉处于繁殖期的蛇、更不能捕杀年老的蛇。程地明长期无视这些规则,过度捕杀蛇类,甚至杀掉无用的蛇,这可能引发了某种“报复”。
一位资深捕蛇人也给程地明提了个忠告:“你触犯了蛇神,以后别再上山捕蛇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程地明听从了劝告,暂时放下捕蛇的工具,开始安心务农。然而,他内心的渴望并未消失,最终他忍不住再次拿起捕蛇工具上山。
然而,这一次,他却在捕蛇时被一条青蛇咬伤。尽管这只蛇毒性不强,但这次经历仍旧让程地明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自然的反击。
即便如此,程地明依然没有悔改。随着捕蛇的继续,他接连遭遇了多次毒蛇的袭击。终于,在1991年8月的一天,程地明在田地里遭遇毒蛇袭击不幸身亡。他的死因显然与他多年的捕蛇行为密不可分。
更令人诧异的是,程地明死后,每年四到七月之间,他的坟墓周围依然会有大量的蛇聚集。村民路过时,都不禁感到一阵阵的寒意。虽然这些蛇并未伤害其他人,但这股神秘力量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当地的“蛇墓”景点。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媒体的报道,湖北日报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科学杂志也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配资查询门户导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过度捕杀其他生物终究会受到报应。而在程地明的故事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古老的格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
发布于:天津市泰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