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亦姝 邓崎凡配资查询门户导航
实验室里,月壤3D打印系统实现在月球上“盖房子”的构想;生产线上,一线工人创新研发的烟罩技术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高精车间,曾高度依赖进口的IC载板实现国产替代并进入量产阶段……
近日,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安徽多地企业与科研机构,记者发现,江淮大地涌动科创潮,实验室里的前沿攻坚、生产一线的创新突破、政企协同的良好生态,共同构成了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实验室里让未来可触可感
在月球上“取土”“造砖”“盖房子”……在位于安徽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月壤3D打印系统正在将“广寒宫”的构想变成现实。
月壤3D打印系统是一台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的装置。“它可以满足月球科研站的交通道路、设备平台和建筑物建造需求,支撑更大规模、可持续的月面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该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杨洪伦告诉记者。
近年来,深空探测实验室团队围绕地外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开展技术攻关,已研制月壤熔融电解制氧与冶炼、月壤水冰热提取等一系列原理样机,为人类进一步探索月球提供支撑。
从深空到地面,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正以商业核聚变探索全新的清洁能源。“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海水,未来或许能像石油一样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强大能源。”该公司BEST项目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黄雄一表示。
可控核聚变不依赖于自然条件,被认为是一种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聚变反应的原理是氘氚反应,而1公升的海水中可以提炼出约0.03克的氘,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约300升汽油。”黄雄一说,这使得聚变能源的燃料资源具备近乎“无限供给”的潜力。
“本世纪40年代左右,聚变能源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逐步普及。”黄雄一预测。
生产线上创新落地生根
在工厂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依靠一线工人的智慧解决。
“我们工作室累计获得了企业1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在位于安徽铜陵的有色金属金冠铜业分公司奥炉精炼车间,国家级“金泽志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金泽志告诉记者。
“炼铜过程中经常有大量烟气排放,资源损耗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危害。”聚焦这一实际问题,金泽志带领12名一线职工创新设计了“吹炼炉对开式环集烟罩”和“回转式阳极炉集烟罩”。
“这两种密封烟罩平均每小时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约8万立方米的烟气排放量,大大改善工友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帮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近年来,金泽志的工作室每年为企业节约、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
“有了政策和企业的相关支持,我们在对接平台、获取资源等方面都更加便捷。”安徽铜陵精达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实验室主任、全国劳动模范苏保信说。
近年来,苏保信带领团队研发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特种扁平电磁线等多项高要求产品,实现了不少高端需求产品的国产化。“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研究院为‘基地’,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的生产‘更快更好’。”苏保信表示。
企与城的双向奔赴
“广德吸引我的,不仅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宽松的营商环境。”80后创业者康亮的公司芯聚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落户安徽省广德市刚满2年时间。
这家公司以生产芯片封装过程中的核心材料——IC载板为主要业务。从2023年6月签约注册,到去年3月设备进场,今年已实现第一批量产,如此快的落地速度,让芯聚德得以“迅速扎根,茁壮生长”。
广德市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余维介绍,当地出台了“1+N”惠企政策体系,即编制优化《广德市“十四五”电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PCB(印制电路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打造PCB产业园,完善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等功能性配套基础设施。
城市以丰富的资源和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安家”,企业则以丰硕的“果实”回馈城市。
盛夏时节的安徽芜湖繁昌区,种满梅树的青山郁郁葱葱。在梅冻科技工厂,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近年来,溜溜果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青梅产业精深加工和健康产品品类科研创新。”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溜溜果园”)董事长杨帆介绍,科技工厂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带动青梅种植1万亩以上。
据了解配资查询门户导航,溜溜果园目前在安徽省6个市、14个县推广种植青梅5万亩。青梅种植产业如今也已成为繁昌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全区种植青梅达2万亩以上,预计全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
泰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